2017年11月13日至17日,由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举办的通识教育周“文学与现代政治”主题系列讲座与讨论在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G-104顺利举行。通识教育周是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在国家重视提倡通识教育的背景下,针对本科生教育实行的一项新的尝试与改革。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西方哲学博士候选人余睿作为主讲人,黄鹤,宋旭艳为特邀嘉宾,全院本科学生积极踊跃参加了此次的系列讲座。
13日下午,在关于爱情、家庭与共同体的主题讲座中,余睿通过对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从治家谈到家庭教育、婚姻的正确价值观。
13日晚上,在关于《飘》的主题讲座中,余睿对其进行了以“南方与北方”为题的解读。从南方的男人、南方的女人、南方的黑人以及土地与爱国主义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5日晚上,余睿从普通的复仇逻辑为切入点,提出“扶友损敌”、“爱你们的仇敌”的观点,并从这一角度对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进行深刻的解读与剖析。从沙威与冉阿让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入手,将伦常共同体的道德约束和自我认定、自我超越的内心挣扎与选择糅合在情节的变幻之中。在律法与惩罚、救赎与恶之循环的冲突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立正义秩序的探讨。
16日下午,在以“传统与现代”为主题的讲座中,余睿则选择鲁迅作品《祝福》进行解说,对于小说中祥林嫂“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问题,余睿表示“活着或是死去都是无路可走,整个世界都是焦虑与害怕,活着没有盼头。”在此无无路可退的现实中,“她活着,但也死了;她死了,但也活着。”在此基础上,余睿还提出“谬种”的观点,以小说中的“我”与祥林嫂为例,深度说明了旧秩序与新秩序更迭中的时代困境。
以“文学与现代政治”为主题的通识教育周除了一系列的主题讲座以外,还举办了两场讨论会,为老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经过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进一步解答,从小说的情节到“缺失弥补”心理,从牧歌时代到当代精神贫瘠,源于经典又高于经典,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其实四场讲座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我们从根本上安身立命的准则是如何消失的,我们又是如何触碰这种消失的。”余睿表示,从简奥斯丁的婚姻与爱情的幸福生活的设想到《飘》中生活秩序被连根拔起,随风而逝,紧接着是《悲惨世界》在复仇与爱的矛盾下重构道德秩序,最后《祝福》把所有的逻辑都逼到一个极限,让人无路可走,始终围绕着传统和现代进行讨论。(文/邬晓明、王子珍)

讲座现场

交流讨论